中秋节,又称祭月节、月光诞、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拜月节、月娘节、月亮节、团圆节等,是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。
中秋节的来历:
中秋”这一词最早记载于《周礼》。因我国古时的历法,农历8月15日,正好是一年的秋季,而且是八月中旬,故称为“中秋”。另外,在一年四季中,每季分为“孟、仲、季”三部分,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“仲秋”。直到唐朝的初年,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。民间尚有“吴刚伐桂、嫦娥奔月”的神话传说。
总之,根据史籍的记载,古代的帝王,多有祭月活动,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。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,故名为“中秋节”。
中秋节的习俗:
中秋节到了,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。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:祭月、赏月、观花灯、吃月饼。
中秋祭月,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。据史书记载,早在周朝,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习俗。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、地坛、月坛、天坛。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。北京的.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。《礼记》载: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。朝日之朝,夕月之夕。”这里的夕月之夕,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。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,随着社会的发展,也逐渐影响到民间。
月亮是悬挂在天空的一首诗!有人说:我们的文学至少有一半是月光文学。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,谈中秋诗话,首先得谈月光文学。古往今来,人们常用“月圆、月缺”来形容“悲欢离合”。客居他乡的游子,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。唐代诗人李白的中秋节的诗句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杜甫的中秋节的诗句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,北宋王安石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”等中秋节的诗句,都是千古绝唱。翻阅我国浩繁的古典诗词,月亮的意象呼之而出: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(张九龄:《望月怀远》中秋节的诗句)此身此夜不长好,明年明月何处看。
(苏轼:《阳关曲》中秋诗词)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
(欧阳修:《生查子》中秋诗词)待月西厢下,迎风半户开。
(王实甫:《西厢记》中秋诗词)月悬于天,离人间何其遥远,而人与它的感情又是何等亲近!古代几乎没有不写月的诗人,因此,从诗中看月,触目皆是。写月诗最多当推唐代诗仙李白,有320多首是写月亮的中秋诗词。